布農保種田日誌 — 03— 田埂草種植

3月17日當天上午射耳祭結束後,紀彥邀請大家一起去參與蟹老闆 — 林泳浤的生態導覽,去給下午的田間體驗活動衝衝人氣。
南安部落從開始轉作有機之後,便以多元的本土植物當做田埂植被,透過創造生物多樣性建構穩定的生態系統,以此取代農藥與殺蟲劑的使用,減少害蟲發生。幾年下來的成果,就是原本瀕危的台灣特有種初級淡水魚 — 菊池氏細鯽重新出現在南安田區的溪流內。
田埂植被的好處: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穩定生態系統,具有避免病蟲害的大發生等生態服務功能,有助於農業的永續發展。除了有機栽培等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可以提高農田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外,棲地營造更是增加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途徑。在不影響農田生產操作下,田埂及田邊的畸零地成為棲地營造的主角,田埂植被為農田生態營造帶來契機。
田埂植被的生態服務系統功能:
1. 吸引有益天敵,減少蟲害發生。
2. 減少雨水沖蝕,具水土保持功能。
3. 調節農田微氣候
《source》
由於地點和保種田就在同個田區,到了現場參與保種工作的夥伴們沒往活動現場去,反倒先衝去保種田關心作物生長狀況。

快速地關心完保種田後,大家轉往生態導覽的現場。只見導覽體驗活動已經開始了。要種植的是有助於提升土壤中氮肥含量的穗花木藍,以扦插方式來種植。

當天扦插的穗花木藍
收工後,當日的生態導覽也進入尾聲,跟著大家回到南安遊客中心,看到一大群人才知道當天的農事體驗原來分成3組,拔蘿蔔、玉米種植、田埂草種植。在蟹老闆跟參與活動的人們互相答謝後,當日活動正式結束。我們也回到勝利248,討論隔天下午的保種田工作。
後來…
隔天(3/18)中午,紀彥接到電話,南安那邊打來的。原以為是保種田的間拔行程臨時有異動,結果居然是…
昨天種植的田埂草通通枯死了…

原來穗花木藍扦插時,最好把植株的 1/3 都埋進土裡,避免日曬過強造成植株來不及吸收水分就被曬死。而我們昨天在種植時入土的部分大概只有5公分不到…

各位朋友啊,昨天扦插時的輕鬆寫意果然是假象啊!

工商服務時間
這次臨時去參與的田間體驗,是瑞穗生態教育館舉辦的《里山在山裡》特展的系列活動《愛在洄瀾山海間 — 森川里海小旅行》。

接下來還有兩場行程:
- 新社部落 — 海稻梯田文化|2018.04.28
- 美崙溪夜間生態觀察|2018.05.05
不過因為活動費用免費,所以我猜想應該是報名額滿了。不過有興趣的朋友應該還是可以到瑞穗生態教育館粉絲頁詢問。
無論如何,8月31日前,有機會拜訪花蓮瑞穗的話,也別忘了去瑞穗生態教育館看看《里山在山裡》。
因為拖稿富奸了很久,間拔還沒寫完就收成了。連載再開頁數增加我想也是很正常的。